蜂业发展与公益支持——宋心仿老师在全国蜂业博览会上的讲话


请看以下由湖北省宜昌市猇亭区虎牙村慧林种养殖基地(个体户)覃爱林师傅根据视频录音整理的文字稿:
各位蜂业同仁:大家上午好!
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“蜂业发展与公益支持”。
当前,我国蜂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,有困难,也有机遇,有挑战更有潜力。蜂产业的发展,需要我们蜂行业自身努力,我们蜂业界人士,就应该团结起来,心系大局,着眼长远,努力奉献,积极作为,敢于担当,爱护发展我们的蜂产业,积极奉献我们的蜂产业,全力发展我们的蜂产业。
同时,蜂产业的发展,仅凭我们自身的力量还不够,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、积极配合与热情帮助。
首先要有政府政策的支持与资金的扶持,党政领导重视对发展我们的蜂产业至关重要。近些年来,党和***************及农业部对养蜂尤为重视。习近平总书记等党政领导曾多次做出批示,国家农业农村部下发了多件相关养蜂的文件,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的发展契机。实事求是的讲,近几年国家对蜂业重视程度有了相当大的提升,每年拿出上亿的资金支持蜂业转型升级,从科技进步来讲,国家拿出几千万开展蜂业研发,蜂体系每年都出很多的成果,这些都是蜂行业的动力,为蜂行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。
再是,养蜂业发展需要社会各界联合起来,凝心聚力求发展、敢于担当求突破。在座各位可能已经感受到,这几年我们的蜂行业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度越来越大,社会各界的支持力度明显提升。我们不能总是看到困难、感觉昏暗,这需要我们转变思路,以发展的眼光处理存在的问题。
为了发动社会对蜂业的支持,蜂业界一些爱心人士发起创立了一支基金会。这里我想介绍一下基金会的一些基本事情。自2018年开始筹建,由我们国内50多位爱心人士、爱心企业家,出钱、出力,筹集了近700多万资金,山东省民政厅于2019年9月5号正式批准成立“宋心仿蜂业发展基金会”。说实话,在我们蜂行业在短短时间内能筹集到七百多万元资金,很出乎我的预料,大家的热情奉献态度使我感动不已。这其中有的企业很困难,有的借贷着很多的款,经营也不顺利,可还是挤出资金来支持成立基金会。同时,基金会的成立也得到了中国养蜂学会、中国蜂产品协会领导和相关部门、爱心人士的大力支持和真诚帮助,现已与中国养蜂学会、中国蜂产品协会签订了战略合作关系协议。
基金会的工作,对我和我的同伴来讲完全是一件新鲜事,我们原来想的比较简单,以为出点钱,为大家办点好事实事就行了。事实上办好一支基金会很不容易。主要是我们缺乏基金会工作经验,才上来摸不着头脑;再是作为新鲜事,行业对公益理解不足,期望值又尤其高,需要用钱的特别多;同时国家对基金会的运作监管非常的严谨,管理及其规范,要求特别严格。所幸的是基金会理事们大力支持,秘书处的工作人员都非常敬业、努力,成立一年多已经做了一些实事儿。
尽管我们缺乏经验,但是我们心里想着蜜蜂,心里挂着蜂农,我们的宗旨就是“服务蜂农,发展蜂业”。这里讲到服务蜂农,因为蜂农是蜂行业基础力量,养蜂人是蜂业发展的基础,每一个蜂企业离开蜂农就无法生存。以什么心态对待蜂农,这是一个境界问题,也是一个企业老板、一个从业者精神高度与水平的界定,我们必须认识到一个道理:只有“服务蜂农”才能“发展蜂业”。
这一年多我们一边学习一边探索,一边实践一边推进。我们发起了抗击疫情线下活动,组织蜂业界人士捐献近900万元蜂产品支援抗疫前线,引起全社会关注。我们现已推出了3个项目。一是“蜜蜂大讲堂”。目前在线上已经讲了7期,线下发动很多志愿者,在全国各地去讲蜜蜂,宣传蜜蜂,大家讲蜜蜂讲的多了,引起的社会关注就多了,蜂行业就有地位了。同时我们还任命了一批学校做我们的示范基地,通过对学生、社会人士及广大消费者,特别是对相关部门的一些领导干部的宣讲,用以来唤醒大众对蜂业的认知和关爱,这样我们的力量就会强大,我们蜂业发展起来也会相对顺利。
二是 创立“蜂农互助基金”。蜂农出了事谁来管?怎么办?我说:靠谁也不如靠自己。我们养蜂人应该互相取暖,抱团发展。怎样取暖?怎样抱团?这是基金会所有理事一直关心和重点解决的问题。这里首先要求我们蜂业内部抱团,蜂企业和蜂农抱团。有了这一想法和目标,基金会于2020年12月16号在安徽芜湖“蜜之源”揭幕成立了“蜂农互助基金”。“蜜之源”是我国蜂产品龙头企业,每年销售蜂蜜2-3万吨,这么高的销售量令我很吃惊,怎么会有这么多蜂蜜?通过深入了解使我认识到:老板叶发金先生是位养蜂出身的企业家,他心里想着蜂农,时刻挂着蜂农。他之所以事业干的这么大,企业规模在全国蜂行业稳坐第一,主要得益于他联系着3000多蜂农,这么多蜂农给他供货,他的货源有保障,质量也就有把握,在国内外建立了良好的声誉,促进了企业的发展。同时他又回馈反哺蜂农,形成良性循环。不仅每年给蜂农买保险,还给蜂农买蜂药、蜂箱、蜂机具。当他听说成立了“蜂业发展基金会”就联系我们,一次性为550多位蜂农买了保险,费用是每个蜂农365元/年,相当于每天一块钱,把服务蜂农的工作交给基金会去办。叶总的这一举动充分体现了“互相取暖,抱团发展”的思路和模式,同时也为我们基金会提供了解决蜂农实际困难的发展思路和经验。
“蜂农互助基金”主要为互助基金成员提供五项服务:
(一)搭设起企业与蜂农之间的供需桥梁,为蜂企业提供了货源保障,解除了蜂农蜂产品“销售难”题,为蜂农减轻了后顾之忧。
(二)开展技术服务,基金会聘请了蜂学专家,有研究蜂种的、有专治蜂病的,有蜜蜂饲养的,还有蜂产品加工的、蜂产品检测等方面的******级的专家,聘请他们来给大家做专业的技术指导。
(三)聘请了3位律师,给予解答放蜂涉法中问题,开通维权专用电话,帮助成员以合法的手段来维权。
(四)会员购买养蜂用品,部分产品可享受10-15%的优惠。
(五)解难、济困,对遇到灾难的互助基金成员给予救助。
养蜂人常年在外流动,俗话讲在家千日好,出门事事难。那么出门遇到难题怎么办?找谁去解决?正因为蜂农有这些困扰,所以我们设计、提供这五项服务,帮助养蜂人、救助养蜂人,协助其度难关,架设起蜂农和蜂企业的桥梁,更好,更有效的推动蜂产业的发展。
“蜂农互助基金”成立3个月来,现已救助了7家养蜂户,例如前几天安徽歙县一对蜂农夫妇,一辆大车装载着170多群蜂,从江西到了安徽铜陵,看到油菜花开的好就停下来,见到路边一块新推平的场地就摆上了蜂群,放开蜂箱门就发现蜜蜂死亡,到第二天早上所有蜜蜂几乎全军覆没。面对惨景,两个人只有哭,怎么办?恰巧一个月前他们加入了“蜂农互助基金”,是互助基金会的成员,于是向基金会求援。第二天“蜂农互助基金”专委会主任王以真,指派刘建红副主任去现场考察,考察结果与蜂农反映情况相吻合,蜜蜂死亡夫妻俩异常痛苦,死的心都有。基金会与叶总商量,叶总再次伸出援助之手,与基金会联手拿出1.5万元,帮助他重建蜂场,使他感受到了互助基金的可贵与重要,再次树立起对事业与生活的希望。这样的情况我们遇到了好几起。有出车祸的,有收蜜蜂摔伤的、有遭洪水的等等一些情况,基金会都及时给予救助。蜜蜂中毒,我们的基金实施方案中并没有涉及,也不敢涉及,因为这个问题太多了。可是遇到了特殊情况,基金会还是以救助的名义,伸出了援助之手,帮助养蜂人度难关。
救助灾难,激励先模,是基金会的主要责任。下一步基金会准备激励蜂业界先进人物。计划评选蜂业创新奖,蜂业传承奖和爱蜂大使。给那些为蜂产业做出贡献的人物披红戴花给予荣誉、资金的奖励。基金会现在的资金还不是很多,我们要把有限的钱用在刀刃上,用在无限的蜜蜂事业发展上。
这里我想与各位蜂企业老板说几句,我们之所以开办蜂企业,是想有更高的经济收入,获的更好的前程。我们从事蜂产业,那就要靠蜜蜂来创收、靠蜜蜂来求发展,我们都离不开蜜蜂。而蜜蜂是蜂农养的,想让蜜蜂服务自己,就离不开蜂农,想要提高收入,首先要密切服务蜂农,爱护蜂农,支持蜂农,遇到关键事的时候,要救助蜂农。
世界上每一位有爱心、有责任心的企业家都会去做公益。服务产业发展,就是促进自身发展。做公益本身就是体现爱心、责任心,同时也会促进企业发展,更为自身发展获取资本。
有的人只想赚钱,然而钱赚多了干什么呢?难道就是为了吃喝玩乐吗?这样的人觉悟也就太差了,境界也就太低了,也不可能有多么大的发展。一个人的思想境界、眼界高远,决定事业与发展的水平,没有爱心就缺乏灵魂。我们既然从事蜜蜂行业,就应该爱护、回报这个行业,所以我在这里建议一些企业的老板,为蜂农们多做点实事、好事吧,你通过蜜蜂赚钱,也想着为蜜蜂产业做些贡献,需要基金会帮你做的,请告诉我们,我们愿与您一道携手来行动,齐心协力“服务蜂农,发展蜂业”,协助您做公益行善事,提高自己的形象,助力企业发展,共同为我们的蜂产业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。
请相信:我们是蜂产业的践行者,也是蜂产业的奉献者,还是蜂产业的受益者;蜂行业旺,我们大家就共同旺!
时间有限,已经耽误大家很多,谢谢各位聆听!
以上资料由“宋心仿蜂业发展基金会”监事兼宣传委员会委员陈达希整理编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