奉献爱心,传递正能量——记养蜂百匠一十匠宁夏孙广峰老师
陈达希
孙广峰老师一直活跃在爱心群和各个蜂友群里,在“陈达希公众号”和“蜂友联盟公众号”里也经常看到他的身影,他不断地奉献着爱心,传递着正能量,他是“宋心仿蜂业发展基金会”爱心群体里的重要成员之一,本文将系统全面地向大家介绍一下孙广峰老师。
(一)编者采访实录
为写好这篇文章编者首先采访了孙广峰老师,他说:我从小生长在宁夏很偏远的一个农村,宁夏盐池县滩羊之乡,很早就辍学在家放羊。那时候我们那里虽然很偏僻,但是物产植被很丰富,南方养蜂人经常来我的家乡追花夺蜜。从此就和小蜜蜂结缘 ,跟随浙江师傅学习养蜂技术,从事这份甜蜜的工作。不知不觉在这个行业一干就将近30 年了。这么多年当中也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,但是坚持下来了那都不叫事。干一行爱一行,虽然我的文化基础比较薄弱,通过这么多年走南闯北,跟随小蜜蜂大迁徙,也见识到了很多事情,从中也学习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,学会了做人的道理,领略了蜜蜂精神,我为人人,人人为我的精神,不求尽如人意,但求不愧于我心,成就他人,快乐自己 。我感觉我是一个很幸运的人,走到哪里都遇的是贵人,从贵人的身上我也感悟到了爱的传承,爱心传递。
我感触***深的就是十多年前在云南蜂场受了火灾,两百多张隔王板被大火吞没。益精董事长王以真先生,伸出援手曾经在我***困难的时候帮助过我,支援了我,解决了我当时的燃眉之急 。他的爱心传递激励着我,用感恩的心回馈社会,我也得到了无数人的帮助,我也帮助过无数人 。
感恩蜂盟创始人吴发辉先生创办了蜂友联盟,有幸加入了这个组织,从中结识了更多有缘人,共同推进蜂业发展,把一线养蜂人的成熟蜜呈现与各大展台,才有了故事的开头。通过蜂盟与中国质量万里行达成共识,在2019年11月广州举办中国暨国际者养蜂大会,被选为蜂盟百匠,好蜂蜜评鉴,我的枣花蜜和苹果蜜有幸获得******风味银奖,同时也被中国暨国际者养蜂大会授予******奖。2019年11月26日,中国养蜂学会四十*********,在北京有幸被评为养蜂百匠,十匠之一 。2020年1月2日我的养蜂经历同时被多家媒体报道,2020年3月9日有幸被四川德阳市电视台,德阳日报,德阳晚报,采访报道,同时也被新华社转发报道 。
我帮助过好多人发展养蜂业,其中有3位蜂友养蜂比较成功。
第1位是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的窦伟国。十五岁就跟随我学习养蜂技术,一干就是8年。这孩子家庭很贫寒,母亲是残疾人,兄弟3个,在家排行老二,从小没有读过书 。这孩子人勤快能干聪明好学 ,很孝顺,把当时在我这里挣的工资都贴补家用了 ,母亲癌症已经去世几年了 ,治病期间所有的花费都是他出的 。当时一个没有成家的孩子安葬了母亲 ,得到了家里亲戚朋友高度赞赏。在我的扶持下,建立了200多箱的规模化蜂场,没有资金的他不敢养这么多蜂 。我说有我在就有你一口饭吃,钱的事情我想办法。经过他自己的努力打拼,现在已小有成就 。婚姻大事我帮助操办了以后,目前在宁夏灵武市买了楼房,娶妻生子,安居乐业 。
第2位是云南大理市巍山县的林荣华,跟随我学习养蜂技术,通过学习养蜂 ,家里也盖起了小洋楼,改变了家庭的生存环境,现在子承父业 。
第3位是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人,佘万均,现年53岁。今年疫情期间2月份慕名而来学习养蜂事业,二十几年前他自己养过几年蜂,多年没干对这个行业有点生疏,对于新型养蜂技术他还要从头学起,他的热情对这个行业的爱好,想自己单干 !这么多年他干了很多行业也没挣到啥钱,当时他只有自己辛苦攒下的3万多块钱 。通过他和我的聊天当中我了解到,他是一个苦命的人,家庭极其贫寒姊妹多,从小几岁就失去了母亲,是姐姐带大的。他在外漂泊了几十年历经沧桑,婚姻也出现了变故,目前就属于一个人吃饱全家饱的姿态。他的经历深深的打动了我 。既然慕名而来了,我的蜂群养殖的多,劳动力缺乏,那就给你分上100箱养,买我的蜂差我的钱以后收入了再给。今年一路上收入虽然不是很可观,但是还算过得去,购置蜂器具扩大规模,目前蜂群扩展到160群了,蜂管理的也很好,希望他来年有好的收成 ,给自己增产增收的同时也把我给垫付的钱还上,让这份甜蜜得以延续 。
(二)孙广峰老师的微信朋友圈
孙广峰老师在微信朋友圈里发布了以下信息:
(1)感谢中国养蜂学会,中国蜂产品协会,中国土畜产进出口商会,中国质量万里行,蜂盟专委会,新闻媒体报道支持蜜蜂养殖业,让这份甜蜜回馈于社会
(2)蜂舞人间 ,一根扁担挑河山 ,一顶帐篷遮风寒 ,牧蜂人的生活 ,极其简单 ,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 。
(3)上善若水,大爱无疆!公益事业是企业与个人价值和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。